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刘稹843年5月13日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
定天下者。
致风俗于大同。
安生人者。
齐法度于画一。
虽晋之栾赵。
家有旧勋。
汉之韩黥。
身为佐命。
至于干纪乱律。
罔不枭夷。
禁暴除残。
古今大义。
昭义节度刘悟
顷居海岱。
尝列爪牙。
属师道阻兵。
王师问罪。
三面开网。
一境离心。
乘此危机。
遂能归命。
宪宗嘉其诚款。
授以南燕
穆宗待以腹心。
委之上党
招致死士。
固护一方。
逮于末年。
已亏臣节。
刘从谏生禀戾气。
幼习乱风。
因跋扈之资。
以专封壤。
恃纪纲之律。
以袭兵符。
暂展执圭之仪。
终无上绶之请。
隙驹为喻。
魏豹始务于绝河。
井蛙自居。
孙述颇闻于恃崄。
诱受亡命。
妄作妖言。
中伺朝廷。
潜图左道。
接壤戎帅。
屡奏阴谋。
顾苕卵之可矜。
岂泉鱼之自察。
暨乎沉痼。
曾靡哀鸣。
犹驻将尽之魂。
恣行邪僻之志。
罔惑旧校。
树立狡童。
中使挟医。
莫睹其朝服。
近臣衔命。
不入于垒门。
逆节甚明。
人神共弃。
其赠官及先所授官爵。
刘稹在身官爵。
并宜削夺。
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
魏博节度使何宏敬。
或姻连王室。
或任重藩维。
恳陈一志之诚。
愿扬九伐之命。
吴汉任职。
受诏而初无办严。
卜式朴忠。
未战而义形于色。
况成德军尝以骁骑横冲。
首破朱滔
士气方酣。
再回鲁阳之日。
鼓音不息。
三周不注之山。
魏博军亦以大旆涉河。
竟歼师道。
建十二州之旗鼓。
以列降人。
削六十年之厉阶。
尽归王化。
士贾馀勇。
军有雄心。
必能禀酂侯之指纵。
成葛亮之心伐。
咨汝二帅。
朕尤注怀。
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驸马都尉云骑尉元逵宜守本官充北面招讨泽潞使。
馀如故。
魏博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何宏敬守本官充东面招讨泽潞使。
馀如故。
潞府曩者烈祖在藩。
先天启圣。
符瑞昭晰。
䌽缋焕于泗亭。
銮辂巡游。
金石刻于代邸。
实为可封之俗。
久为仁寿之乡。
艰难以来。
颇著诚节。
必非同恶。
咸许自新。
昭义军旧将士及百姓等。
如保初心。
并赦而不问。
昭义军大将等。
如能舍逆效顺。
以州郡兵众归降者。
必厚加封赏。
如能擒送刘稹者。
别受土地。
以振勋庸。
其村乡百姓。
如所在团结归顺者。
亦加爵赏。
刘悟郓州将校子孙及刘从谏近招致将士等。
喻以善道。
宜听朕言。
秉义立名。
须明大顺。
未有忠于所奉。
上悖君亲。
郤至有言。
受君之禄。
是以聚党。
有党而争命。
罪孰大焉。
田横能得士心。
人多致命。
伏于海岛。
莫敢猖狂。
汉高召之。
奔走向阙。
岂尝违拒汉使。
留止田横
唯慕殉以成仁。
不相挺而作乱。
故得其主殁延殊宠。
光显令名。
尔等既有义心。
宜思改悔。
如能感喻刘稹
束身归朝。
必当待之如初。
特与洗雪
尔等旧校。
亦并甄酬。
仍委陈夷行刘沔王茂元各务进兵。
同力攻讨。
其诸道进军。
并不得焚烧庐舍。
发掘丘墓。
擒执百姓。
以为俘囚。
麻田苗。
皆许本户为主。
罪止元恶。
安生灵。
于戏。
藩维大臣抗疏于外。
髦俊旧老昌言于朝。
戒朕以祖宗之法。
不可私一族。
刑赏之柄。
所以正万邦。
宜用甲兵。
陈于原野。
虽朕以恩不听。
偫臣以义固争。
询自佥谋。
谅非获已。
布告中外。
明体朕怀。
主者施行。
刘沔茂元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敕。古者凉风至。
白露下。天子乃命将厉兵。
以征不义。申令誓众。
今则其时。况蓐收司刑
助天而肃杀。金星动色。
应节而耀芒。咨尔帅臣
为予之佑。得不敬顺天道
振扬兵威。近有诏书。
令取七月中旬。五道齐进。
王元逵久蓄忠愤。为国除残。
率兵先诸军。深入其险阻。
拔宣务要害之垒。绝尧山应援之兵。
既以㧖咽。必当破胆。
而卿不务疾雷先奋。欲以岁月胜彼。
凡为将帅。谁不乐此。
祭遵之安重。致栾伯之迁延。
且不副于诏书。以后期于成德。
若未可深入。亦要先声。
宜早进军。速临贼境。
树立城栅。罗列旌旗。
深沟高垒。勿与之战。
兼择猛将。时出奇锋。
令彼一方。疲于奔命。
如此足分贼势。益壮东师。
赵充国征羌汉宣帝诏曰。
太白出高。用兵深入。
敢战者吉。卿宜思古名将。
早立奇功。无执狐疑之心。
勉务鹰扬之举。国之大事。
赏罚必行。当体朕怀。
勿稽诏命。想宜知悉。
定倾论 其三 论诏令切要 南宋 · 王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二
臣惟国家方拨乱反正,号令所行,务于审谛而得情,使卓然见吾威福设施所向,以推服其心,则奸雄不敢萌恶,为善者不敢不勉,贤于诛罚用兵远矣。
光武皇帝河西之诏,勉以齐晋辅周之功,而戒以尉佗制七郡之计。
窦融等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网罗张立之情,益怀忠款。
唐武宗讨泽潞,恐河北诸镇为唇齿,诏王元逵勿为子孙之谋,犹存辅车之势,以破其疑。
元逵等惶恐奉诏旨,亲率兵出讨,卒以有功。
臣愿陛下廓日月之明,慎雷霆之令,临照远迩,使制诏所及切其机要,消患折难于未兆、未形之中,则中兴之业,实为有成。
此自古明圣之主驾驭英雄之术也。
论泽潞1115年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三、《丹阳集》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用兵有六要,而敌之坚脆不论也。
抵排浮议则计不摇,要结外援则力不困,师整而壮则有剽疾之功,将专而勇则无折北之虑,孤其势则我益强,捣其虚则我滋实,六者兼备而敌已困于冥冥矣。
尝观会昌泽潞之役,刘稹有可诛之形,武宗有决诛之志,而丞相德裕有能诛之功。
指踪受胜,六要且举,兹所以堂堂潞子之邦,讫不沦于篡逆也。
迹夫刘悟死而从谏欲主留务,宝历之君违李绛之计而徇王守澄之请,于是举五州而弃之。
已而擅兵长子,阴连训、注,致论二萧欲清君侧。
迨至从谏,因崔士康而以符节自擅,谢医拒使,检商阁货,胁其君而剿其民,上愤下怨,所谓可诛之形也。
武宗以内地叛涣,锐意征讨,使者不入则谪隶恭陵,贼使远来则杖死京兆,彼能缓茂卿之赏而不疑,禽太原之兵而不赦,李乞降而不从,崔碣请纳而远逐,群臣议罢兵者誓戮之于境上,兹所谓决诛之志也。
至于巨谋纤计,算不失一而六要具举,则又出于德裕
何谓抵排浮议则计不摇?
始议用兵,沮梗百绪。
或曰刘悟挈十二州还天子,当使遗育;
或曰从谏兵强食足,未易可破。
廷臣皆媕娿趣和,并为一谈,独德裕以赢缩胜负为兵家之常,而慨然以身任责,故谢却陈夷让易置李宗闵,而贼已丧胆矣。
何谓要结外援则力不困?
上党之地,前触魏,侧肘
魏人驰劲骑不三四日,兵交于漳水西矣;
赵人出坚甲不五六日,兵合于泜水东矣;
形利势便,封略相错也。
德裕因敕李回谕旨,使二镇出兵,于是王元逵临洺何弘敬肥乡,左排右掖,而贼无炊火焉。
何谓师整而壮则有剽疾之功?
异时团诸道兵,有所讨伐,尺布斗粟仰给公上,多迁延以耗供亿,甚者约贼令解守备,得一屯一县,则献公要赏。
德裕因敕诸将直取州勿攻县,故邢、洺继降,而刘稹气索矣。
何谓将专而勇则无折北之虑?
异时阍寺掌兵,进退掣肘,监军取精剽士以自随,而以疲琐者备行阵,师小不利,则卷旂自遁,大兵辄随以北。
德裕建请诏本道付宰司,乃下监军不得干凡事,百人取一为卫。
又王宰观望而薄责,由是石卫以胜闻;
李产佐逗遛而遣代,由是乌岭以捷奏。
何谓孤其势则我益强?
李丕善长短术,军中雅疾之,脱族自归,议者疑为贼遣。
德裕建议讨贼,半载始有降者。
廪赐不厚,何以劝馀?
于是擢刺忻州,而贼妪恸泣。
未几,裴问以邢归赵,王钊以洺款魏,高玉、魏元谈辈以次降附,而贼无与战矣。
何谓捣其虚则我滋实?
先是,河朔诸将死,即如吊祀,申以册赠之使,重以宣慰之人,度军中便宜,乃与节,军中不许,始用兵,大抵不半岁不能定,故謷将逆子因得固巢穴,积叛谋。
德裕请乘其未备讨之,于是仓皇号恸,而二十六载之逋寇矣。
或曰刘悟以此始,则郭谊以此终,殆天道好还。
愚独以为一出德裕之功也。
至贼之后,以郭谊衅斧而不赦,畏诸将请地,以卢弘正团结其州,又见其谋画之善。
《诗》云:「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德裕有焉。
史臣谓武宗用一德裕,遂成其功,谅哉!
私试策 南宋 · 史尧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莲峰集》卷五
采摭汉、唐以来时君世主号令文章所以感动人心者,以形容今日制诰之美焉。
昔鲁君过宋都,呼垤泽之门,守者曰:「非我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
愚于诏书亦云。
盖自古仁圣之君,发一德音,下一制令,其所以感动人心,使天下乐闻而喜见之者,皆相似也。
如三代之君为训诰誓命,周详委曲,通上下之情,开生灵之惑,或导利除害,或去危就安,或立法审令,或遣使誓军。
当时翕然而奉之,后世欣然而传之,读诵流布烂然,百篇之书播在人口,为万世法。
夫岂必区区类举而后足以为今日献哉?
请独借两汉而论之。
高祖之初兴,其制诏之可以上拟于三代者屡矣,然未有善于约法之诏也。
其言曰:「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
何其言之足以感动人心至若是耶?
当时秦民必有至于流涕者矣。
向试使陈涉、项羽发号施令,无是言也。
高祖之兴,谅由是哉!
光武之中兴,其制诰之可以拟三代者亦屡矣,然未有善于举贤之诏也。
其言曰:「吾德薄不明,寇贼为害,强弱相陵」。
何其言之切直至若是耶!
向试使王莽、更始,发号施令,无是言也。
光武之兴,亦以是哉!
虽然,非特此也,又有愈于此者。
唐德宗中兴,陆贽为教令,而李抱真为帝言,山东士卒闻之,感激思奋,臣故知贼不足平。
武宗中兴,德裕为诏书,王元逵等得之,皆震恐思效。
已,帝每称魏博功,则顾德裕道诏语,言甚切于事而能代谋。
夫如是,丝纶一出而感动激昂,欢欣鼓舞,万口一辞,岂非有以顺人心之所在,切其情之所宜而然乎?
恭惟主上禀帝舜之孝思,躬文武之纯德,所任者皆高宗之佐,所修者皆宣王之政,重以侧身修行,夙夜匪懈,仗顺举义,将欲回北狩之銮舆,复先圣之境土。
乃者发德音,下明诏,抚慰士民,激昂在位孝悌之义,禀于天性而见于言辞,恤民之意出于优为而发于文章,三代诰誓无以加矣。
如明策所谓更生之喜,创见之叹,诚不知其几何也!
恭承明问,诸生采摭汉唐以来时君世主号令文章所以感动人心者,形容今日制诰之美。
夫赞扬盛化,末学鲰生殆不足以措手,然敢不竭愚见以道其一二焉?
窃尝闻汉唐之世,王言诏旨不下千数,固有足深嘉者,以愚观之,皆未足形容今日。
请得以我艺祖故事而證之。
乾德初王全斌孟昶,先皇帝觉寒而念征蜀将士,遣使赍诏劳全斌等,三军之士皆致感泣,已而蜀平。
呜呼,此其言之足以动人心,激昂忠义之节,古未有也!
我主上乃者下明诏,所以感人心而激忠义者,岂特汉唐之比哉?
盖所以祖述三代之宪章,艺祖之故事也。
夫如是,乾德之成绩不远,而全斌之忠节有继矣。
中兴之功,愚将拭目而见之。